新闻资讯
推荐
热门
详情
藕御莲藕期待扶持扩张
地理标志产品,正是由于“地理”所限,产量往往显得有些不足。在武汉现有的6件地理标志商标中,洪山菜薹、蔡甸莲藕称得上是两个产业化发展较为成功的样本。然而,随着城市扩张,“地标”产品又该如何扩大发展,专家呼吁政府部门宜早日出台相关政策予以扶持。
移栽深耕——
菜薹和莲藕的时空之变
上周末,在超市买到一把正宗的洪山菜薹,王女士很是高兴。去年此时,洪山菜薹还是裹在精美包装袋里的礼品菜,动辄几百上千的价格,她看都不敢看。洪山菜薹亲民了,这依赖于其种植面积的扩张。
随着城市化进程,楚天洪山菜薹公司在洪山区内的种植基地规模不断减小。去年5月,楚天洪山菜薹公司与江夏润绿农民专业合作社达成“500亩洪山菜薹的种植收购协议”。
江夏区农业局副局长冯国民告诉记者,自2011年开始,武汉市为扩大洪山菜薹的种植范围,在江夏区选择了同洪山菜薹原产地温度、湿度和土壤条件差不多的地段,开始试点引种洪山菜薹。经过试验,菜薹产量可达每亩1500公斤左右。2012年10月,首批扩种的洪山菜薹采摘上市。可喜的是,江夏扩种的洪山菜薹的口感、水分、糖分含量,均达到原产地标准。“在最适合人类生存的神奇魔力线——北纬30°上,尊享温暖和煦的阳光,吮吸灵动悠长的江水,汲取千年淤泥的矿物质营养……”这是日前举办的食博会上,一家参展公司对蔡甸莲藕的褒美之词。
据蔡甸区产业化办公室主任刘晓丽介绍,莲藕一直是蔡甸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成为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后,蔡甸莲藕成为一张特色名片,进一步助力蔡甸莲藕走南闯北,漂洋过海。
刘晓丽告诉记者,为了打破本地种植面积15万亩的地域局限,蔡甸莲藕进行了立足武汉、开拓全国、拓展海外、销售“卖全国”的探索,已经显现成效。如今,蔡甸莲藕已经形成了“运销大户+村级协会+产地市场+产业协会+龙头企业”的营销网络,一些加工企业已将蔡甸莲藕产品销往了中国香港、台湾地区,以及新加坡等国家。不光是卖产品,近几年蔡甸莲藕开始尝试卖种植技术和莲藕品种,已成功在广东、山西等省份播种开来。“夏天有水果藕,冬天有汤藕,水下有藕带,水上有籽莲,莲藕浑身都是宝,是一年四季都有的食材,莲藕产业已经成为蔡甸最具特色的支柱产业。”刘晓丽言语间透出自信的底气。
“脱胎换骨”——
走出鲜蔬保存难之惑
“企业热创建、冷营销,品牌包装后继乏力;有名气、无规模,品牌做大中气不足。”湖北省食品产业发展促进中心一刘姓负责人这样概括地标产品的发展现状。
固然,季节性强,是所有农产品的致命伤,但并不是没有解决之道。按照洪山区的气候,“洪山菜薹”一般在每年的11月底上市,次年的2月结束。因为鲜食蔬菜难保存的特性,且上市时间短,这道美味只能在武汉市以及周边的城市销售。
2006年起,楚天洪山菜薹公司尝试利用高山地区的海拔气候,在宜昌高山地区成功种植,使得菜薹的上市时间提前到7月底,如此一来,菜薹的上市时间延长至7个月。
不仅如此,该公司次年又投资了800万元的洪山菜薹深加工项目,鲜食菜薹可制成干制、腌制、清水软包装等加工产品,实现全年供应,眼下,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供不应求。
同样,蔡甸莲藕也面临长途运输的保鲜问题。莲藕含丰富铁质,遇到空气氧化后表面容易发黑变质,传统的保鲜法就是带泥保鲜,让莲藕身上带着黑泥就像穿了一件防护衣。“带泥保鲜简单易行,可这种方法最多保鲜一个多星期。”武汉荷香源农业公司总经理于祥敏对记者说,挂土是不能走出国门的,而且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就算是内销很多人也倾向于买白白的净藕。这也是蔡甸鲜藕省内销售占大头的原因之一。保鲜成为制约产业发展最现实的问题。
令人欣喜的是,作为一家成立仅一年多时间的主营莲藕净菜、鲜切菜和保鲜菜加工生产企业,荷香源通过技术攻关,净菜保鲜技术已经实现在1℃-5℃环境条件下保鲜莲藕30天以上。
“蔡甸莲藕要想走得更远,除了保鲜技术外,降低物流成本也是关键点。”于祥敏说。
策略营销——
围绕“根”字深挖市场
“现在有个误区,申请完标志就认为成功了。其实,这只是个开始。”楚天洪山菜薹公司董事长李乐文说,洪山菜薹的营销策略是深耕市场,打“高低组合”牌。
受种植面积所限,原产地洪山菜薹品质最好,但年产量仅15万斤,公司决定全部用来制作“礼品菜”,1公斤装,卖到千元以上,每年也只向市场限量供应3万份,供不应求。
在低端市场,洪山菜薹移种到江夏后,江夏种植的洪山菜薹主打“亲民价”,每斤零售价在15-18元左右。
与菜薹分档经销不同,蔡甸莲藕则在鲜藕销售的基础上,主打深加工牌。
从2000年开始,蔡甸区着手开发莲藕深加工,拉长莲藕产业链,提升莲藕附加值,做强莲藕深加工产业。莲藕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到10家,加工产品达30余个,主要有罐装藕汤系列、莲藕面条系列、莲藕酥、高钙藕粉、速冻藕丝、干制藕片、盐渍藕等。2011年,加工龙头企业实现产值首次超过1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武汉最大的莲藕深加工企业世林福幸,全方位引进了世界领先的加工设备,重点开发蔡甸莲藕深加工产品,如各种小包装的休闲食品保鲜莲子、蜜饯莲子、卤藕、泡藕,以及藕酱系列等,还用莲蓬壳、荷叶、荷花、藕节等,开发各种保健食品和药品,比如,用藕皮做成即食藕酥,从废弃的藕节中提炼出止血剂等保健药,将莲藕产业链全方位打造。
华中科技大学品牌传播研究中心主任舒咏平认为,地标产品与原产地的土壤、水质、气候和民间传说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所有的品牌营销,都应该围绕这个“根”来展开。这些地标产品的来源,背后往往会有一段民间传说或历史佳话,这些元素都可以增强其品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
不过,在品牌延伸传播上,地标产品也有一定局限性,即不能盲目地引种到外地,那样会冲击正宗地标产品。即使是其深加工产品,也最好是将加工地和厂址设在原产地,这样才更利于品牌拓展。
更多保护——
地标产品期待政府组合拳
走访中,记者发现一个奇怪现象,“地理标志”有两种概念,许多人并不明白其中原委。原来,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均可以申报“地理标志”,区别在于具体侧重点不同。前者是管创牌子、闯市场;后者是管生产过程和生产标准。一个叫地理标志商标,另一个叫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记者采访发现,从商标品牌效应来看,武汉的地理标志产品在全国知名度还不够高。截至去年9月30日,湖北省的地理标志商标为77件,排在全国第一位的山东,截至2012年5月则为216件。
究其原因,一是地理标志的商标意识淡薄。有的农户认为,农产品只要能卖出去,有没有商标无所谓,去申请地理标志商标既花钱又费时。二是地理标志产品缺乏对文化内涵的挖掘。三是忽视了地理标志的使用和管理。有的行业组织注册后,在包装上变形使用地理标志商标,或者错误使用,给一些冒用地理标志的不法企业以可乘之机,削弱了地理标志的显著独特性和权威性。另一方面,有些地理标志商标权利人急功近利,或随意实施地理标志商标品牌许可,造成地理标志产品特殊品质、质量的不稳定。
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副教授刘睿认为,地理标志产品获得商品注册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整个保护和发展,是个系统工程。在保护和发展中,离不开政府相关部门的扶持、引导、规范和监管,尤其需要适时推出产业政策给予大力扶持。
以重庆涪陵榨菜为例,其与欧洲的酸黄瓜、德国的酸甜甘蓝并誉为世界三大名腌菜而闻名中外。其成功经验值得借鉴的是,重庆成立了涪陵区榨菜管理办公室,负责对榨菜产品质量及证明商标使用的监督管理。以政府令形式,明确了榨菜生产企业的市场准入条件。对不符合条件的区内企业,不予颁发生产许可证,以确保从榨菜种植到加工等各个环节上均达到“涪陵榨菜”商标使用条件的要求。
记者采访了解到,就地理标志商标的保护和发展问题,目前,武汉市暂无相关规定或《办法》,仅在《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商标品牌战略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涉及一个奖励政策。即:获得一个国家级地理标志商标,武汉市一次性奖励商标持有人20万元。相应的,所在区一般会再奖励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