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推荐
热门
详情
400亩莲藕全部使用的是生物有机肥,长势喜人
抓一把化肥,一撒了之,撮一锹粪便,直接甩田里,这是许多农民常用的“懒办法”。如今,这一做法不再被认可,损土壤、坏水质、污环境……更环保、更有益的生物有机肥将是发展趋势。
然而,被普遍认为是朝阳产业的生物有机肥,却一直扮演着不起眼的配角。好产品为何叫好不叫座,值得深思。 畜牧大省带来的“肥商机” 很多人或许都有这样的经历:行驶在高速公路上,路过一些村庄时,刺鼻的畜禽粪便臭味难以忍受。
“大多堆置在养殖场周边,或者当粪肥直接用到地里。”近日,记者采访孝昌、浠水、团风一些县市的养殖户,他们如是回答。 对此做法,省土肥站首席专家鲁明星十分痛心:随意堆置,会污染环境;过多的用作农家肥,会侵染土壤。
我省是畜牧大省,产值占全省农业生产总产值的1/3,但随着产业的发展,畜禽废弃物也逐年增加,然而,其无害化利用率不足总量的10%,综合治理迫在眉睫。 是危机,更是商机。 据了解,畜禽废弃物是最好的有机肥底料,有机化处理、集袋发酵、沼气利用……“利用好了,这是一个潜力无限的市场。
”鲁明星表示。 好产品叫好却不叫座 “种了6年多的茶叶,今天才知道肥料里的学问大着呢。”15日,嘉鱼县三湖茶麻专业合作社标准茶园示范基地负责人周先胜感触万分,去年基地使用了一批生物有机肥,今年产量和茶质都普遍提高。
公安县杨厂镇福利村水产养殖户张家庆,是酵素菌生物有机鱼肥的“粉丝”:鱼肉鲜美了,水质也变好了,以后再也不乱用肥了。 有人尝到甜头,但更多的人却仍延续着老观念。“生物有机肥价格贵不说,使用方法也搞不太明白。”监利农民徐建华不以为然。“种植粮棉油本来效益就不高,如果大面积使用生物有机肥,豆腐盘成了肉价,不划算。”一些种粮大户更是不愿投入。 据省土肥站负责人介绍,目前我省生物有机肥多用于一些附加值较高的经济作物上,用户也是一些专业种植户。而在普通农户中,生物有机肥附加的经济效益难以体现,推广一直没什么进展。
疲软的市场无法滋养企业的生长。一项数据统计,10年间,我省登记注册的生物肥企业仅有100多家,叫得响的寥寥无几。 众口难调,习惯使然,加之成本、市场等制约因素,注定了生物有机肥产业发展不会一路平川。
行业“大佬”的困惑 好产品,藏在闺中无人识。作为行业的先行者,武汉合缘绿色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徐维烈心里不是个滋味。“做市场,更是做公益。”徐维烈深深地眷恋着这份“绿色产业”。 酵素菌转化技术,一直被业内认为是一个难以攻克的堡垒,而合缘早在五年前已将其“拿下”。经过十年的打拼,目前公司年出产生物制品6万吨,已建立销售网点1000多个,产品进入了广东、湖南等20多个省市。
尽管掌握着核心竞争力,但市场反响远不如预期,徐维烈也有些茫然:“一方面是成本的不断上涨,一方面受优质难以优价的制约,发展步履艰难。” 合缘的困惑,也是我省所有生物肥生产企业之困。“政策给把力,会是另外一番景象。”徐维烈坦言。“目前一些省市出台了对生物有机肥使用的扶持政策,而我省在这块却是空白。
在北京,购买的肥料免费发给当地菜农,鼓励他们种植绿色蔬菜;在江苏,财政直接补贴生产企业,助力生物有机肥产业壮大发展。” 希望政策给力,自身也要发力。看好综合效益的合缘公司,今年再投一亿多元,建设复合微生物菌剂研发与生产基地;在原有30多个品种基础上,再新增加8个品种…… 从厂房到田头还有多远? 打不开的市场,壮不大的企业,其背后凸显出的是,在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的限制下,消费环境的欠成熟与推广体系的缺失。
“生物有机肥的推广使用是一个系统工程,须在整体上进行科学设计。”江汉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王晓明等专家认为,“事先做好养殖规模测算和粪污处理规划;养殖过程中,倡导农民使用微生态制剂、酶制菌等;粪便产出后,因地制宜对废弃物实施肥料化、能源化、饲料化、食用菌栽培等多途径利用。”
省农业厅专家张似松则表示,应通过对企业、农户实行相应的优惠补助措施,最好能将它纳入生态补偿机制,与现行的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结合起来。
观念、机制、市场、体系……环环疏通,非一日之功,只有把生存的“土壤”滋润了,新型肥料才能真正“ 肥 ”起来。
上一新闻:藕粉、藕片糖、藕脯的加工技术
下一新闻:旱坡地长出莲藕来